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先进省份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省在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科技人才队伍规模、高新区创新能级、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创新平台支撑能力、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十四五”是我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深入剖析产生这些问题和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从巩固拓展优势、强化创新意识、改革体制机制入手,聚焦重点,奋起直追,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走出一条“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河北强”的新路径,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重点把握
一是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若干措施》聚焦长期性、基础性、根源性问题,坚持具体政策跟着发展不足走,精准提出补短板、强弱项的具体举措和任务目标,针对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偏低,瞄准地市政府和企业、高校院所,从奖励补助和刚性约束等多方面提出举措;针对我省成果转化效能不高,从转化载体建设、专业人员培养、专项设置等方面提出举措,并明确了2025年指标任务。
二是突出全省上下同向发力。科技创新工作涉及科技、产业、教育等多个领域,需要多部门密切合作和省市县协调推进。《若干措施》明确了各项任务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提出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强化基层政府创新治理能力的要求,确保各项措施可操作、能落地、见实效,务求上下一心,协同推动创新型河北建设。
三是突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若干措施》积极发挥政府资源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通过加强公共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等举措,持续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更加注重市场导向,进一步改革科技计划项目组织模式,实施“揭榜挂帅”等制度,探索“企业出题、政府立项”的多元破题方式,推动更多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变,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四是突出奖励与考核并重。《若干措施》积极借鉴先进地区激励社会创新发展的经验做法,结合我省实际,对研发投入强度增长的地市给予更大力度的奖励、对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给予财政科技资金的稳定支持,同时加大对国有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投入和产出的考核力度,建立相应通报制度,多措并举夯实各方面创新责任,增强全省创新动力。
三、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包括10部分内容、39条措施。其中最后一部分是组织保障,前九部分从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建立科技人才资源竞争优势等方面提出了“九个加快”的具体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一是加快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