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壮大龙头企业,打造河北品牌
(一)培育领军企业。加大清洁能源装备行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小巨人”企业、“小巨人”企业成长为单项冠军企业。积极培育上市企业,重点培育一批潜力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协调服务、转型升级、“一企一策”等措施,推动企业向10亿、50亿、100亿级目标跃升。
(二)扶持企业成长。支持清洁能源装备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建档立卡,对标质量标准,组织省市县三级开展联合帮扶,推动相关企业尽快达到高新技术企业标准,通过认定后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产业化、扩产升级等技术转化不同阶段,从企业创新能力平台建设、项目建设配套条件配置、建设资金协调等不同方面,进行重点支持,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三)强化品牌培育。加大清洁能源装备领域质量品牌标杆培育力度,强化品牌宣传推广,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五、推动企业集聚,打造产业生态
(一)优化产业布局。保定市以“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契机,开展强链补链、对标对表和数智赋能行动,打造“中国电谷”升级版。张家口、承德依托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引进风电装备关键零部件企业,加快风电装备产业园建设,打造中国北方陆上风机生产制造服务基地和氢能示范应用基地。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太行山脉重点打造太行山脉“光伏+储能”规模化应用和装备制造区。唐山、秦皇岛和沧州等依托海洋和港口资源优势,重点打造沿海“清洁能源(风电、核电、燃气轮机)+储能”装备制造基地。
(二)提升集群能级。推动丰宁、张北风电新能源产业集群、任丘市电力设备制造产业集群、宁晋县光伏产业集群、曹妃甸清洁能源装备集群、邯郸冀南新区风电装备产业集群等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在水、电、气、暖、交通等方面的配套能力;完善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引导鼓励清洁能源装备项目在集群中集中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
(三)打造产业生态。充分发挥我省钢铁、化工等产业优势,推进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向上游原材料延伸拓展,在轴承、塔筒、叶片、法兰、储氢瓶、光伏硅片、蒸汽发生器、热端透平组件、碳纤维、树脂等关键零部件和化工产品方面加大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力度;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各环节项目建设,积极搭建产业链上、中、下游供需对接平台,在风电装备、氢能装备、核电装备等领域新上一批技术先进、产业链长的重大项目,逐步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产业生态,提升行业发展潜力和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