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持绿色制造创新发展。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支持钢铁、石化、建材等高耗能企业,加快对能源产出、输配、消耗环节的设备数字化改造,建设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实现能源和排放数据自动采集上传,有效支撑能源计划、平衡调度、绩效考核、实时监控。加快能源管理系统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生产过程执行(MES)、决策支持(DSS)等系统的集成应用,逐步实现能源预测预警、智能调控和能效综合评估,支持企业建设一批绿色工厂。
(二)支持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支持企业建立完善设备管理和安全生产监控平台,实现设备运行、安全生产关键部位在线动态监控与管理分析。支持重点高危行业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建立覆盖关键装置、现场作业、人员、环境等全局化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管理和应急体系,减少风险隐患,提升安全水平。
(三)支持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产业集群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技术资源与县域特色产业需求进行对接,支持集群龙头企业与工业互联网企业合作,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支持集群龙头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支持面向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鼓励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构建云上产业集群。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共享工厂等新型制造模式,支持中小企业利用移动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型营销网络扩大销售渠道、增强品牌影响力。
六、支持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一)支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支持工业企业在开展工控系统信息安全自查的基础上,按照《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要求,制定防护能力提升计划,综合利用防火墙、VPN、隔离网闸、访问控制、入侵防御等边界防护设备和系统,建立动态网络和无线网络安全防御机制,对企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加固和完善,建立设备接入的信任体系,满足企业内网IP化、扁平化、柔性化部署需要;支持建设集中化企业信息安全综合防护平台,实现对工业企业IT资产、控制设备、重要数据、安全设备的统一管理,进一步健全工控安全管理制度、机制,提升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二)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支持平台企业加强对边缘层、IaaS基础设施、工业PaaS平台和工业SaaS应用的安全管理,采用权限管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安全接入网关、入侵防范、安全综合管理、安全智能感知等安全防护系统,提供统一灵活的认证、授权、审计等安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