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打造创新策源新优势
(一)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强化自然科学基金原创导向,坚持稳定支持基础研究自由探索,扩大自然科学基金覆盖面。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持续加大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投入力度,对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均衡协调发展。加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实施基础研究“攀登计划”,集成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的优势力量,聚焦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种业等我省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瓶颈和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和交叉领域,凝练基础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科学研究,解决一批关键科学问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科学支撑。强化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工程化研究、应用示范全链条部署,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配置,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融通发展。
(二)优化创新平台体系。面向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和领军企业的作用,谋划布局河北省实验室。积极推动在重型机械装备、空天网络安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等领域培育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石油勘探等领域培育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氢能、先进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建设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围绕基础学科和重点产业技术领域,优化、调整和新建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推进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省重点支持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领域组建一批河北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打造前沿科学领域学术创新高地。
(三)强化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实施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专项,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科技文献、实验动物、计量标准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在生态系统、特殊环境与大气变化、地球物理、材料腐蚀等领域,依托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台),加强对微生物菌种、动植物标本、作物种质资源、岩矿化石标本、生物样本等资源库的布局协调,提升对高水平重大科研任务的基础支撑能力。支持涿州国家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筹划布局氢冶金、先进材料、合成生物研究等以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新材料和新药研发为主要任务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四)培育壮大新型研发机构。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政策引导保障,推动多元化主体投资、多模式组建、现代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坚持“谁举办、谁负责、谁设立、谁撤销”,压实举办单位管理保障职责。建立新型研发机构评价体系,加强监测评估与指导,对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活、产业发展贡献大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予经费支持,鼓励其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引导新型研发机构面向我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孵化培育一批拥有前沿技术和先进成果的科技型企业,推动全省新型研发机构群体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