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 |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来源: | 作者:finance-102 | 发布时间: 1458天前 | 4588 次浏览 | 分享到:

  专栏12:碳达峰碳中和技术重点攻关方向

  1.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开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和高效利用技术研发,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干热岩发电、地热能“取热不取水”等技术的发展成熟,加强先进储能、氢气“储运加”、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技术研究,开发大规模储能系统集成、智能控制和梯次利用与回收技术。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电力电子化柔性输变电装备、智能配电网分析与调度运行和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等技术研发,推动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规模替代。

  2.重点行业减污降碳。面向我省钢铁、电力、水泥、化工等碳排放重点行业,开展零碳/低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动工业原料燃料替代技术研发和传统产业深度减排,加快多技术耦合优化和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发展大宗工业固废高质低碳利用、多源废物协同处置等循环链接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3.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转化利用(CCUS)技术研发,强化钢铁、电力等领域低成本、高效率CCUS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发展农业、林业草原碳汇增汇技术,研究海洋、地质等碳储技术,积极推进碳中和城镇、社区、园区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4.碳排放监测评估。研究建立钢铁、电力等重点行业碳排放高精度数据模型和源清单,研发碳排放在线监测系列装备,推动搭建碳排放在线监测平台,提升我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精准量化水平。

  (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围绕绿色发展和美丽河北建设需求,重点聚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和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组织开展资源领域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技术研究,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等技术攻关,推动实现生态功能提升、绿色发展的目标。围绕我省海洋经济发展需求,重点开展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

  专栏13: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重点攻关方向

  1.大气污染防治。开展臭氧及其前体物、PM2.5等大气污染物监测分析、快速溯源和精准预报技术研究,构建多污染物全耦合实时监管预警技术体系。加快钢铁、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低耗高效的多污染物高效协同控制、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动化工、制药及石化产业集群区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及恶臭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2.水污染防治。开展白洋淀、滦河等典型区域流域污染物识别、筛查、溯源与风险诊断评估技术研究,开发天地一体化流域监测预警与智慧监管平台。加快化工制药等重点行业及典型工业园区有毒污染物风险识别与源头减排技术研究,研发绿色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生物制剂、膜生物反应器、低能耗少药剂的新型水处理工艺及智能装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3.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土壤与地下水复合污染源解析方法,开发土壤污染预测预警与风险防控关键技术装备,重点研发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物现场快速采集、检测、分析关键技术装备。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石油化工、制革等重点行业典型污染场地原位阻控与绿色高效修复技术产品研发,发展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效果和安全利用评估技术,推动形成土壤污染精细调查、绿色修复、系统评估的全链条技术装备体系。

  4.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开展中小型农村社区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集成研发与应用,研究大宗生活固废、废旧电池循环利用技术,研发多源固废、废液源头减量减害和高值利用技术装备。研究汽车、家电等退役复合器件智能拆解、高效绿色去污、高速激光增材再造、无损智能检测关键技术装备,建立典型再制造示范工程。开展危险废物全流程智能监管技术研究,集成研发高感染性医疗废物就地处置技术装备。

  5.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研究塞罕坝、滦河流域、白洋淀流域等典型区域流域不同单元的生态功能,识别生态环境演变、退化主要驱动因子,研发重点污染物精准溯源拦截、生态保育修复与景观构建、预测预警关键技术装备。开展雄安新区、塞罕坝等典型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保护、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

  6.海洋环境与开发利用。重点开展渤海湾陆源入海污染物监控、海洋卫星遥感监测、近海多参数全水深剖面观测、海底观测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开展海洋灾害多源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技术研发。加快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海洋固碳增汇等技术研究。开展海洋装备防腐涂料、海上吸油新材料等技术研发。开展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海水化学元素利用、海洋风能资源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