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云类别分为生产设备上云、基础设施上云、平台系统上云、业务应用上云和制造能力上云等5大类18个中类100个小类(详见附表1)。
1、生产设备上云
1.1 高耗能流程行业设备上云。推动企业通过工业设备数据云端迁移,实现工业窑炉、工业锅炉、石油化工设备等高耗能流程行业设备上云,提高能耗管控能力,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1.2 通用动力设备上云。推动企业柴油发动机、大中型电机、大型空压机等通用动力设备上云,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能耗和维护成本。
1.3 新能源设备上云。推动企业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上云,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设备使用效益。
1.4 智能化装备上云。推动企业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医疗设备、消费电子等智能化设备上云,促进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服务能力。
2、基础设施上云
2.1 计算资源上云。推动企业使用云平台的各种弹性计算服务,实现计算资源集中管理、动态分配、弹性扩展和运维减负。
2.2 存储资源上云。推动企业使用云平台的块存储、对象存储等云存储服务,提高数据存储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2.3 网络资源上云。推动企业使用云平台的虚拟专有云、虚拟专有网络、负载均衡等网络服务,高效安全利用云平台网络资源。
2.4 安全防护上云。推动企业使用云上主机安全防护、网络攻击防护、应用防火墙、密钥/证书管理、数据加密保护等安全服务,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3、平台系统上云
3.1 数据库系统上云。推动企业利用云数据库系统,实现各类数据跨平台、跨业务的协同管理。
3.2 大数据平台上云。推动企业利用云端大数据平台推动数据资源集聚,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挖掘和协同应用。
3.3 中间件平台上云。利用云上中间件服务,构建分布式系统架构,满足互联网条件下的转型需要。
3.4 物联网平台上云。推动企业将海量物联网终端设备接入云平台,实现设备高效可视化在线管理。
3.5 软件开发平台上云。推动企业通过云上开发平台进行软件生命周期管理,快速构建开发、测试、运行环境,规范开发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6 人工智能系统上云。推动企业利用云平台的计算资源,形成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等智能服务能力,提升业务智能化水平。
4、业务应用上云
4.1 协同办公上云。推动企业使用邮件、会议、通信等云服务,形成维护成本低、服务效率高的办公系统,提高办公效率。
4.2 经营管理上云。推动企业使用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云服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